請原創作者與我們聯係

    《凱時尊龍人》內刊

    標題 :神奇的藏茶(二)

    上期我們從藏茶文化的起源 、藏茶與藏族的關係兩方麵為您講述了藏茶。這期我們將從茶之鄉——雅安和茶馬古道繼續為您揭開藏茶神秘的麵紗 。

          (一)茶之鄉——雅安

    藏茶的中心產地從古自今都在四川雅安 。雅安有“雨城”之名 ,境內蒙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 ,因常年雨量達2000毫米被稱為“西蜀漏天” 。全年日照僅100多天 ,多雨 、多雲 、多霧 、空氣清新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 ,為雅安成為世界“茶”的故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

    雅安”是藏語音譯而來 ,意為“犛牛的尾巴” ,是藏漢文化的交匯之地 ,位於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理學上稱“雨極”) 。雅安境內的高山自古出名茶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真茶性冷 ,唯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 。”蒙山茶從唐玄宗天寶元年入貢皇室 ,直至清末 ,貢茶曆史達1169年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有“琴裏知聞唯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的佳句 。“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的美譽更是流傳天下 。

    傳說2000多年前 ,道士吳理真在蒙頂山收集野茶 ,種下七株仙茶 ,取甘露井水熬煮 ,創造了“茶”這個流芳百世的飲品 。因此 ,雅安譽為全世界“茶”的誕生地 ,吳理真亦被後人尊為“茶祖” 。至今雅安境內還矗立著吳理真雕像 。

    (二) 茶馬古道

    唐宋時期 ,雅安出產的茶葉源源不斷地通過西南邊陲運往西藏 ,形成初具規模的“南路邊茶” 。中央政府曾用茶來換取西藏的戰馬 ,這就是著名的“茶馬互市” 。由於曆朝曆代的茶馬互市 ,就產生了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 :一條是川藏道 ,由四川的雅安出發 ,經瀘定 、康定 、馬塘 、昌都至拉薩 ,再經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 、緬甸 、印度 ,史稱“川藏茶馬古道” ;另一條路線從雲南省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 、思茅等地)出發 ,至拉薩 。兩條大道中 ,以川藏道開通最早 ,運輸量最大 ,曆史作用較大 。隨著以茶為主要內容的藏漢貿易的發展 ,雅安邊茶每年以800萬到1000萬斤的數量輸入西藏 ,一直占據著西藏地區茶葉消費量90%以上的份額 。

    雅安作為藏茶生產中心和茶馬交易的集散地 ,集中了從四川瀘州 、宜賓 、灌縣 、重慶等地和一部分雲南的原料茶 ,規模空前壯大 ,運送藏茶入藏的馬幫在古雅州集結時 ,最多達到三千壯丁 ,兩千馱馬 。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達20000萬匹馬在雅安成交 。雅安作為茶馬貿易的中心 ,又是扼川藏 、川滇的咽喉之地 。所以“茶馬互市”的政策法令都以雅安首發 。從《明史·食貨誌》記載“明初 ,雅州碉門茶馬司規定 ,西藏的上等馬給茶40斤 ,中等馬給茶30斤 ,下等馬給茶20斤。”可以看出雅安在“茶馬貿易”及藏茶的運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茶馬古道”沿途,同時也是轉經朝聖道路的必經之路 ,一些民間藝術家們於過去漫長的時日中 ,在路邊的岩石 、瑪尼堆上繪製和雕刻了無數的經文咒語 、佛陀 、菩薩和許多高僧的形象 ,還有一些神靈的動物形象 ,如魚 、蛇 、貓 、海螺 ,那些造像為古道那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聖和尊嚴 ,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增添了幾許神秘……

    新中國成立後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銷往藏區的邊茶生產 。2008年 ,南路邊茶(雅安藏茶)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1年 ,雅安藏茶企業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雅安市還建立了南路邊茶(雅安藏茶)技藝傳習所 ,成立雅安藏茶研究中心 ,不斷挖掘和弘揚藏茶文化 。雅安市現在共有茶園65萬畝 ,其中藏茶年產量近3萬噸 ,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藏茶之鄉” 。